金沙9159游乐场(中国)有限公司-环球百科

金沙9159游乐场
9159金沙申请大厅 > 科研工作 > 科研团队 > 正文

粉末冶金与新材料科研团队

来源:   时间:2023-04-03 

 

1.团队名称: 粉末冶金与新材料

2.团队负责人: 张厚安 教授

3.团队成员:李伟洲,左娟,古思勇,麻季冬,陈莹,杨益航,雷彩霞,赵国璋,乔东旭,沈德立,廉冀琼

4.团队研究方向:

1)粉末冶金材料及3D打印

2)先进功能材料

5.团队负责人简介:

张厚安,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厦门市优秀教师,金沙9159游乐场院长。兼任教育部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省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负责人,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材料强韧化理论与技术、高温涂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的研究;同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课题的研究。已授权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了学术专著2部;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0余项;主讲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专业导论》、《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培养了20余名博硕士生。

Emailhazhang@xmut.edu.cn

6.团队成员简介:

李伟洲,男,博士(),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入选南京市“321”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和广西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博士生导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温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 年和2003 年获中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 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2013年中南大学博士后出站。2008 年德国锡根(Siegen)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至2013年在葡萄牙科英布拉(Coimbra)大学国家机械工程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9月全职加入厦门理工学院。

近年来主要从事海洋防腐、高温防护和表面增材制造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葡萄牙FCT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等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次。

Email2022000083@xmut.edu.cn

 

左娟:女,博士,19797月出生,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厦门市腐蚀与防护工程学会会员。20022005年获厦门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德国波鸿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副教授职称。2010年德国马普协会博士后,2020年美国托莱多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光电薄膜材料和器件、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椭偏法表征及应用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课题。已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Emailzuojuan@xmut.edu.cn

 

古思勇,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导热功能陶瓷制备与性能评价、碳基量子点合成与应用和高温防护涂层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学术论文1项,台湾化学工程学会论文奖1

Email2010110805@xmut.edu.cn

 

 

 

麻季冬,博士,副教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 201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曹国忠教授课题组开展纳米材料方面的访学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先进粉末冶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高密度铁基软磁材料的近净成形及性能研究,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工作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注射成形纯铁软磁材料的δ相烧结致密化机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致密高性能铁基软磁材料的制备,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粉末冶金结构的开发与应用,入选2018福建省杰青人才计划,已在《Material Chemistry and Physics》、《Materials Letters》、《Materials and Design》、《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

Emailmajidong@xmut.edu.cn

 

陈莹,女,198710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厦门市海归高层次人才、2020年厦门市高层次C类引进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师从国际铝合金专家Marco J Starink教授,先后获得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奖学金、中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奖学金,EPSRC基金支持从事金属大塑性变形强化机理以及其热力学稳定性等方面研究。

2016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厦门市海归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等6项课题,并参与福建省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专项等5项课题;并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开展合作。在Acta MaterialiaMSEAJAC等刊物发表论文16篇,出版了专著1本,产业应用型教材1本。2018年获福建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学术会议ICAANanoSPDThermecTMS、中国材料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论坛等10多个会议上发表多个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

Email2015000009@xmut.edu.cn

 

杨益航:男,198210月出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2009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4年获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由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博士后出站。曾任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技术顾问。主要从事稀有金属材料的深加工、难熔金属3D打印及特种成型开发、金属材料的成型及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多项省科技厅、教育厅、厦门市科研项目;参与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横向课题到账经费30万元;已授权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1篇。

教研教学工作突出,先后主持校新工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验班等项目;2019年获厦门理工学院说课程竞赛二等奖、2021年获厦门理工学院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全国三维设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材料设计大赛、中俄工业创新大赛等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Emailyihang@xmut.edu.cn

 

 

雷彩霞:女,19844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2006年硕士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近年来主要从事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颗粒自组装机制与微结构调控、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

Emailleicx@xmut.edu.cn

 

 

 

赵国璋,男,1982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上海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2021在企业工作,历任项目经理、部门经理、集团研发管理中心总监等职。2013.1~2015.4 在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进入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

近年来主要从事粉末冶金难熔金属、特种防弹陶瓷、军核两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基础研究及产品量产项目。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多次获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Email2021000051@xmut.edu.cn

 

 

乔东旭,男,199212月出生,博士,讲师。202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材料-高熵合金/陶瓷的成分设计、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测试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在高温结构材料、难熔合金、高温性能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前在《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5篇。

Emailcailiaoqdx@xmut.edu.cn

 

 

 

 

沈德立,男,广西桂林人,理学博士,厦门理工学院专任教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的纳米级半导体材料用于新能源的转化与储存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研究。累计在《J. Mater. Chem. A》、《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CS Appl. Nano. Mater.》、《Chem. Commun.》、《ChemSusChem》、《Electrochim. Acta》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被SCI引用2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得授权1件。

Email2022000101@xmut.edu.cn

 

 

廉冀琼:女,19833月出生,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样品表面形貌、结构及成分分析研究,析氢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等。主持福建省中青年项目1 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及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EI收录3篇。

Email2013123202@xmut.edu.cn

 

 

 

 

 

7.近年来代表性成果:

(1) 基金项目

[1]张厚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厦门理工学院负责人),2017YFB0305600,大尺寸高纯稀有金属制品制备技术,研究经费68万元,2017.07-2021.06.

[2]张厚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71155,钼基体高温抗氧化Mo-W-Si-N复合涂层中的钨合金化作用,2014/01-2017/12 85.0万元,已结题,主持。

[3]张厚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1133,内嵌式碳纳米管/二硅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强韧化机制,2011/01-2013/1238.0万元,已结题,主持。

[4]李伟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1059,蜂窝结构中间层对元素互扩散及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2014.1~2017.1280万,已结题,主持。

[5]李伟洲,广西科技重大专项,AA18118030,金属钛生产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2018.1~2022.61500万,已结题,主持。

[6]李伟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001032Nb基合金超高温涂层的组织结构控制及长效策略,2011.1~2013.1222万,主持。

[7] 左娟,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Y0047,小型次氯酸钠消毒水供给机关键技术研发,2019/4-2022/315万元,在研,主持。

[8] 左娟,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J01649Ti合金钝化膜的制备及其半导体特性研究,2015/04–2018/034万元,已结题,主持。

[9] 左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303148,成分梯度阀金属钝化膜高通量表征的椭偏法研究,2014/01-2016/1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古思勇,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288,高氮掺杂碳量子荧光探针的宏量制备与汞离子可视化识别检测,2020/11-2023/1010万元,在研,主持。

[11] 陈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1162,高压扭转变形制备梯度微纳晶Al-Cu-Mg合金及其强化机制研究,2017/01-2019/1224.0万元,已结题,主持。

[12] 陈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联合面上项目,2017J01490,超细晶Al-Cu-Mg合金尺寸梯度强化效应及其热力学研究,2017/04-2020/039.0万元,在研,主持。

[13] 麻季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1604239,注射成形纯铁软磁材料的δ相烧结致密化机理, 2017/01-2019/12, 2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4] 麻季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J011269,硬质合金抑制剂纳米碳化钒的合成机理研究,2022.08.12025.08.1,在研,主持。

[15] 雷彩霞,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209,新型纳米M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低温合成及性能研究,2015/09-2018/085万元,已结题,主持。

[16] 雷彩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402056,基于复合介观晶体TiO2的光电化学固定二氧化碳的性能研究,2015/01-2017/1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17] 杨益航,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203073,高温炉设计及热场模拟分析,2019/03-2021/075万元,在研,主持。

[18] 廉冀琼,福建省教育厅,JT180425,廉价高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锡化物的合成与电催化析氢机理研究,2018/08-2021/041万元,在研,主持。

2)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张厚安等, 一种固溶型(Ti,Mo,Ta,Me)(C,N)纳米粉末及其制备法, ZL201710534617.5

[2] 张厚安等,一种铌或铌合金表面低温制备钨功能涂层的方法, ZL201610272296.1

[3] 张厚安等,一种低温下制备钽表面钨功能涂层的方法, ZL 201610272362.5

[4]伟洲等,一种制备铝钛复合板微弧氧化膜的方法, ZL201910638341.4

[5]伟洲等,一种自修复、自润滑双功能型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ZL201910281127.8

[6]伟洲等,一种SiO2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ZL201811138032.2

[7]李伟洲等,一种在铌合金表面制备Pt-Al高温防护涂层的方法ZL201710961019.6

[8]左娟等,一种Ag/TiO2纳米复合变色材料制备方法,ZL201410298799.7

[9]麻季冬等,一种氧空位Li3V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910836722.3

[10]麻季冬等,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铁硅系软磁合金及方法,ZL201610235791.5

[11]麻季冬等,采用粉末形注射成形工艺制备的纯铁系软磁合金及方法,ZL201610235348.8

[12]麻季冬等,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711237497.9

[13]麻季冬等,一种石墨烯掺杂金属氧化物电极才及其制备方法,ZL201711237497.9

[14]杨益航等,压扭模具、压扭加工设备及难变形金属材料的压扭加工方法, ZL201811253044.X.

[15] 廉冀琼等,一种金属钨表面Al2O3-SiO2高温绝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ZL201510762811.X.

[16] 廉冀琼等,一种金属钨表面WAl4-AlN-Al2O3高温绝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ZL201510763332.X.

 

(3) 学术论文:

[1]Houan Zhang, Ming Fu, Lili Ma, Siyong Gu, Jiawei Liu, Ying Chen,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Ti, W, Mo, Nb, Ta)(C, N)–Co/Ni cermets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201928: 7198-7205. (SCI)

[2]Houan Zhang, Jianxian Lv, Shuxin Zhuang, Ying Chen, Shiyong Gu. Effect of WSi2 and Si3N4 contents on the thermal expansion behaviors of (Mo,W)Si2-Si3N4 composit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7, 43: 2847-2852. (SCI)

[3]Houan Zhang, Yu Huang, Jia Lin, Ying Chen, Siyong Gu. Growth Kinetics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ntermediate Phases in MoSi2-Si3N4-WSi2/Mo Diffusion Coup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7, 26: 584-589. (SCI)

[4]Shengyuan Lei*, Jian Liu, Dianfang Liu, Kang Zhang, Ruixia Yang, Zhibin Yan, Xiuhai Zhang, Weizhou Li*. Diffusion barrier effect of Ta or TaSi2 layer at the MoSi2/Nb-based alloy interface, Corrosion Science, 2023, 216: 111090 (SCI)

[5]Kang Zhang, Shengyuan Lei*, Ruixia Yang, Youcai Zhang, Shihong Chen, Xiuhai Zhang, Weizhou Li*. Formation and oxidation behaviour of SiO2/NbSi2 multilayer coating fabricated by one-step method,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23, 452: 129117.(SCI)

[6]Ziying Zhang, Weizhou Li*, Ruixia Yang*, Xiaolian Zhao, Houan Zhang. Microstructure and Tribo-Behavior of WC-Cr3C2-Ni Coatings by Laser Cladding and HVAF Sprayed: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Materials, 2023,16: 2269  

[7]Juan Zuo, Junqiu Zhu, Mingzhou Zhang, Jie Han, Jianfu Liu. Synergistic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a-doped RuO2-TiO2/Ti electrodes App. Surf. Sci. 2020, 502:144288. (SCI)

[8]Juan Zuo, Hao Wu, Ajiao Chen, Junqiu Zhu, Meidan Ye, Jidong Ma, Zhengbin Qi. Shape-dependent photogenerated cathodic protection by hierarchically nanostructured TiO2 films App. Surf. Sci. 2018, 462 (31):142-148. (SCI)

[9]Siyong Gu, Chien-Te Hsieh, Bikash Chandra Mallick, Yasser Ashraf Gandomi, Jeng-Kuei Chang, Jianlin Li, Peter K. Liaw. Amino-functionalization on graphene oxide sheets using an atomic layer amida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0, 8(2): 700-705. (SCI)

[10]Siyong Gu, Chien-Te Hsieh, Yasser Ashraf Gandomi, Jeng-Kuei Chang, Ju Li, Jianlin Li, Houan Zhang, Qing Guo, Kah Chun Lau, Ravi Pandey. Microwave Growth and Tunable Photoluminescenc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nd Carbon Nitride Quantum Dot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9(7):5468-5476. (SCI)

[11]Siyong Gu, Chien-Te Hsieh, Yi-Yin Tsai, Yasser Ashraf Gandomi, Sinchul Yeom, Kenneth David Kihm, Chun-Chieh Fu, Ruey-Shin Juang. Sulfur and nitrogen co-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as a fluorescent quenching prob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toward mercury ions,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2019, 2(2): 790-798. (SCI)

[12]Ying Chen, Yuanchen Tang, Houan Zhang, Nan Hu, Nong Gao, Marco J. Starink. Microstructures and Hardness Prediction of an Ultrafine-Grained Al-2024 Alloy, Metals 2019, 9(11): 1182. (SCI)

[13] Ying Chen, Nong Gao, Gang Sha, Simon P. Ringer, Marco J. Starink.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strengthen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n ultrafine-grained Al–Cu–Mg alloy, Acta Materialia, 2016, 109:202-212 (SCI)

[14] Jidong Ma, Houan Zhang, Liang Yang, Dil Faraz Khan, Yihang Yang, Siyong Gu, Jiqiong Lian, Xiaofeng Zhang.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soft magnetic Fe-0.8% P alloy by powder metallu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19, 110: 1129-1134. (SCI)

[15]Jidong Ma, Yunmiao Wu, Juan Zuo, Chunhai Jiang, Dil Faraz Khan, Houan Zhang, Junqiu Zhu.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Ti/40%RuO2-60%ZrO2 electrodes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789: 133-139. (SCI)

[16]Wanling Zhong, Chao Li, Xiaoming Liu, Xiukui Bai, Gangsheng Zhang, Caixia Lei*. Liquid phase deposition of flower-like TiO2 microspheres decorated by ZIF-8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20, 306: 110401.  (SCI)

[17] Caixia Lei, Qianzhi Gou, Chao Li, Bo Zhang, Wenlong Liu, Xu Huang, Gangsheng Zhang, Xiang Liu, Laisen Wang, Dongliang Peng. Facile synthesis of MnO2/TiO2 core-shell nanorods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ir photo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8, 220: 383-394.  (SCI)

[18] Yihang Yang, Dezhi Wang, Jia Lin, Dil Faraz Khan, Gaoyong Lin, Jidong Ma. Evolution of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of Cu/Fe multilayered composites by a repeated diffusion-rolling procedure. Materials & Design. 2015,85: 635-639.  (SCI)

[19]杨益航, 王启东,李保强, 李剑波,张厚安. WTi10合金的高温高压制备及相特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1, 50(2): 664-669

[20]Deli Shen, Tongbin Lan*, Houan Zhang, Weizhou Li, Peixun Xiong*, Yafeng Li and Mingdeng Wei*. “Cube-like anatase TiO2 mesocrystals as effective electron-transporting materials toward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635, 535-542(2023). (SCI)

[21]Deli Shen, Weixin Wu, Yafeng Li, Antonio Abate*, Mingdeng Wei* “2-Methylimidazole as an interlayer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J. Power. Sources, 450, 227714 (2020). (SCI)

[22]D.X. Qiao, Y.P. Lu*, Z.Y. Tang, X.S. Fan, T.M. Wang, T.J. Li, P.K. Liaw. The superior hydrogen-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multi-component Al alloys by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9, 44: 3527-3537.  (SCI)

[23]D.X. Qiao, H. Jiang, W.N. Jiao, Y.P. Lu*, Z.Q. Cao, T.J. Li. A novel series of 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 Ti2ZrHf0.5VNbx with high specific yield strength and good ductility.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2019, 32: 925-931.  (SCI)

[24]D.X. Qiao, H. Liang, S.Y. Wu, J.Y. He*, Z.Q. Cao, Y.P. Lu*, T.J. Li. The mechanical and oxidation properties of novel B2-ordered Ti2ZrHf0.5VNb0.5Alx 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21:111287.  (SCI)

[25]Lian Jiqiong, Wu YihuiSun jingjing. High current density electrodeposition of NiFe/Nic-kel Foam as a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alkaline electrolyte.Chemi-cal routes to materials, 2020, 8: 15140–15151.  (SCI)

[26]Lian Jiqiong, Wu Yihui, Zhang Houan, Gu Siyong, Zeng Zhiwei, Ye Xiaoyun. One-step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P alloy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 alkaline med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8, 43: 12929-12938.  (SCI)

[27]Lian Jiqiong, Wu Yihui, Zhang Houan, Gu Siyong; Chen Ying; Ma Jidong; Hu Yanling; 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synthesis of a Ni-Fe-Sn electrod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in alkaline solution, Materials Letters, 2018, 227: 124-127.  (SCI)

(4) 奖励:

[1] 张厚安,高性能功能性钨钼制品关键制备技术与应用,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3
[2] 张厚安,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及其梯度刀具的设计制备与切削机理,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湖南省人民政府,2021.07

[3]张厚安,厦门市领军人才,厦门市组织部,2019.

[4] 张厚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6.

[5] 张厚安,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2016.

[6] 张厚安,2013-2016年度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教育局,2016.

[7] 张厚安,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平台一体系亲产业专业实践模式构建,排名第三,2014.

[8] 张厚安,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施教育创新工程,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排名第三,2006.

[9] 张厚安,二硅化钼的合成与低温氧化机理及第二相强韧化作用研究,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0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排名01, 省部级, 2005.

[10] 古思勇,基于原子层氧化对石墨烯氧化程度、电导率和带隙结构的调控与机制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三等奖, 2020.

[11] 陈莹,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strengthening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n ultrafine-grained Al-Cu-Mg alloy,福建省科协、科技厅、教育厅联合颁发,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8.

[12] 麻季冬,高性能金属软磁制品近终形制造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技术奖(省部级),排名第四,2016.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金沙9159游乐场(中国)有限公司-环球百科保留所有权利

通讯地址: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邮编:361024

电话:+86-592-6291328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