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9159游乐场简介
金沙9159游乐场秉持“创新·求真·务实·卓越”的学院精神,实践“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学校办学理念和“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办学目标。设置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服务地方特色专业、省装备制造类专业群主干专业、省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国家战略新兴专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家战略新兴专业)5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专业按材料大类进行招生,入学一年后实施分流进行分类培养;在校本科生达1100人。201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领域车辆关键零部件材料、成形及产业化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开始在光学工程领域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突出。学院现柔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省杰出科技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闽江学者客座教授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4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6%,具有国外访问与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达44.4%,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5人。近5年,学院承担了260余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39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授权发明专利47项;发表学术论文246篇,其中SCI、EI收录171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学院学科平台水平高,专业实验设备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形成了“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粉末冶金材料、材料成形技术、稀土发光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拥有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科研平台和“材料工程”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搭建了材料制备、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电子封装、电池装备与测试系统、高分子材料成形、材料性能检测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平台,实验室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STEM、SEM、XRD、XRF、DSC/DTA/TG等先进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仪器设备原值5800余万元。
学生综合素质优良,社会认可度高。学院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产学研交互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校校和国际合作办学,着力构建实践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与德国、加拿大、奥地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厦门市4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课外科技、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文体活动中成绩突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超95%,其中80%左右的毕业生实现了在厦就业;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国内985、211高校和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硕士研究生。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本科四年、材料大类)
【专业特色】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省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应用型学科,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已建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装备制造类专业群主干专业和省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试点专业。2016年顺利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专业认证,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中国模协技术专家1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本专业利用海外模具相关产业转移厦门之契机,充分吸收台湾高校企业模具CAD/CAM/CAE/PLM技术,在校企合作“五共同”基础上,着力构建基于龙头企业与行业协会及模具工程公共服务中心、校内教学科研专业实验室及模具中心、智能模具虚拟仿真实训工厂等三维立体实践平台,形成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海峡两岸模具成型技术研发交流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熟悉专业先进工程技术,能在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研发、成型工艺设计、模具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CAD/CAM)、材料成形仿真、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材料成型自动化和CAD/CAM/CAE/PLM综合实践等。
【就业方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为支撑,专业知识面宽,创新实践性强,就业面广,智能模具及成型工艺CAD/CAM/CAE/PLM特色明显,已与宸鸿科技、松霖科技、路达工业、建霖家居、大博医疗、唯科模塑、金龙工业等数十家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学生实习或毕业后可直接与公司签订就业合同,平均就业率98%以上,近十年来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一千多人。
毕业生可在汽车、航天航空、轻工、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机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行业,从事高端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成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自动化、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四年、材料大类)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省应用型学科及省重点学科,以“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坚持产学研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需定案、以练带学、以研促学、以企帮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了校内综合实验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和校企实习基地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注重加强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以粉末冶金、材料腐蚀与防护、热处理与表面工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受到系统的材料工程技术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合作与沟通交流等能力,能在材料制备与加工、分析表征、生产与应用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技术精英或中高层管理专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材料现代测试与分析方法、粉末冶金原理、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失效与防护创新实验、材料制备与加工综合实验。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钢精密钢材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行业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及实习基地协议,毕业生可在材料、机械、航天航空、船舶、电子、能源化工、冶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设计与制备、新材料研发、材料测试及质量分析和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成绩优秀者可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近三年,本专业25%的毕业生被国内985、211高校和国际知名大学录取为博/硕士研究生。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四年、材料大类)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省应用型学科及省重点学科,以“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基础化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以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结构性能、成型加工为核心课程,坚持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与本专业学科发展特点和行业前沿需求相结合,培养在先进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制备、成型加工、分析测试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分析与测试及成形加工应用等方面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技术前沿,熟悉高分子材料关联行业的业务流程和规范标准,具有在高分子材料关联技术领域进行产品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营管理的能力,能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测试分析、加工成型等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专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方法、高分子加工流变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高分子成型模具设计、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测试与表征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宽,就业前景好,可在汽车、包装、电子电器、石油化工、医疗、军工、轻纺、建材、印刷、交通、通讯、轻工机械、航空航天等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还可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制品设计、工艺控制)、高分子材料成型装备与加工工程研究及技术开发。成绩优秀者可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大部分学生就业于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同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
4.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本科四年)
【专业特色】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电子信息类特设专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以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教育厅“集成电路与系统产教融合创新”工程中心为支撑,服务厦门及周边地区电子制造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本专业2018年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专业认证,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要求,着力构建基于龙头企业(通富微电子、士兰微、三安集成电路、宸鸿科技等)、行业协会(厦门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及公共服务中心(厦门市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等)和校内教学科研实验室的三维立体实践平台,推行基于真实环境的案例教学,着力培养电子封装创新实践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东南沿海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电子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电子封装制造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与制造和生产管理的能力,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电子封装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感,能在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微系统集成、整机组装等微电子制造封装和电子材料制备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研发、质量检测、企业管理与经营销售、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能逐步成长为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专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微电子学概论、半导体工艺技术、电工技术、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微连接原理、微系统封装基础、电子封装材料及其制备工艺、高密度封装基板、封装热管理、电子封装可靠性、光电子器件与封装技术。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集成电路、光电子与显示器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国防电子等行业,以及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设备、电子封装工艺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封装测试、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60%以上在厦门就业。近三年毕业生的考研上线率超20%,就业率超98%,校友满意度达9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大量毕业生就职于联芯集成电路、通富微电子、士兰微、三安集成电路、宸鸿科技等厦门市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制造与封装企业,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厦门市政府的集成电路企业就业安家(租房)补助。
5.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四年)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适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满足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对新能源相关产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国家战略新兴专业,适应高科技快速发展,体现实践型、创新性、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的设置着力彰显新能源、新材料的特色,以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新能源技术为课程学习的主线,坚持以生为本,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以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为辅,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伏产业(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硅太阳能电池)、新能源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钒液流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和储能材料(储氢材料和储电材料)的制备和器件设计的能力,具有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生产、设计、开发、应用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固体电子学基础、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电化学研究方法、光电化学与光伏技术、锂电池原理与器件、太阳能电池与器件、储能材料与器件。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电力电子电器、新材料、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材料设计、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钨业海沧分公司、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的龙头企业;成绩优秀者还可进一步攻读材料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附表一:
厦门理工学院2020年本科分专业招生计划申报表
学院名称(盖章):
序 号 |
招生专业(类)名称 |
招生大类所含的专业(或招生专业所含的培养方向) |
招生计划数 |
学制 (年) |
招生 科类 |
培养 模式 |
优质生源省份等 建议 |
19年 实招 |
20年 预报 |
1 |
材料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32 |
135 |
四 |
理工 |
普通本科 |
|
2 |
电子封装技术 |
|
43 |
45 |
四 |
理工 |
普通本科 |
|
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83 |
90 |
四 |
理工 |
普通本科 |
|